潘燕桃 | 全民数智素养和信息素养及其教育

发布人:郑凯耿

专题导语

 

潘燕桃(高清AV )
 

2025 年春节,深度求索(DeepSeek,DS)风暴席卷全球,让全世界共同见证了国产人工智能(AI)应用产品的高光时刻。然而,技术是一柄双刃剑的说法,同样适用于 AI 技术,在这些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革命性变革和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和挑战,比如,专注于 AI 的 Vectara平台计算了每个AI 模型的总体准确率和幻觉率,并发布大模型幻觉率排行榜。AI 模型的幻觉率,是指 AI 模型在生成内容时产生错误信息或编造事实的概率。换言之,AI 模型可能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创造出一些听起来合理但实际并不存在的内容。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意味着你可能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 AI 误导,它生成的信息可能存在错误,直接影响人们的判断和行动。

可以说,人们在当下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数智素养和信息素养!我认为,数智素养就是个体成员在数智时代需要具备的数智意识、数智知识、数智能力和数智伦理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从名称上看,它似乎是数字素养和人工智能素养的结合体;而从内涵和外延上看,其核心和实质已然超越数字素养和人工智能素养,可以将它看作是数字素养和人工智能素养在数智时代的高阶版。

作为一名跨学科的学人,我从外语专业转到信息管理专业伊始,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信息管理学科的核心竞争力?我认为信息管理学科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可能就是信息素养。自此以后,信息素养及其教育就成为我持续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

2020 年,由我主持的“全民信息素养框架构建与提升策略研究”课题获批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此为契机,我带领团队成员持续开展信息素养和数字素养及其教育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至今共指导了近 20 篇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已出版和即将出版 3 部国家级教材,发表了 50多篇期刊论文,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全民信息素养框架构建与提升策略研究”等项目即将结项之际,承蒙《图书馆杂志》编辑部的大力支持,我策划并组织了本期“全民数智素养和信息素养及其教育”专题,共收录了 5 篇论文:《全民信息素养教育理论框架研究》(潘燕桃、王超)在对国内外现有信息素养教育框架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由通用模块、群体模块和场景模块构成的全民信息素养教育“积木式”理论框架;《中外人工智能素养框架研究》(余维杰、郑梦婷、张颖)解构并揭示了 40 种代表性人工智能素养框架所呈现的技术导向、工具驱动、创新拓展与伦理关切等共性特点;《全球媒体与信息素养周及其启示》(杨丽莎、潘燕桃)对全球媒体与信息素养周 13 届的活动主题及其关注焦点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数智技术对老年群体数智素养的挑战及其对策研究》(潘燕桃、汪庆怡)探析了老年群体面临的深度伪造、人工智能幻觉、机器人水军、信息茧房、网络沉迷等诸多挑战及其对策;《场景下农民数字素养框架研究》(余维杰、周晟欣、汪庆怡)提出了包括数字意识、数字基础技能、数字安全与伦理、数字生活、数字生产、数字营销、数字管理、数字创新、数字学习 9个素养域的农民数字素养框架。


 


 


 


 


 


 


 

 专 题 列 表

全民信息素养教育理论框架研究

Research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for All

作者:潘燕桃 王超(高清AV )

摘要:信息素养教育在数智时代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面向全社会进一步普及全民信息素养教育势在必行。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现有信息素养教育框架进行梳理分析,归纳和对比其聚焦点、关键要素和适用群体,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由通用模块、群体模块和场景模块构成的,以模块化设计和灵活组配的全民信息素养教育“积木式”理论框架构想,并以大学生群体为应用实例进行探讨,以期为信息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参考借鉴,进而推动我国全民数智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的普及。

关 键 词:信息素养 全民信息素养教育 理论框架 积木式


 


 


 

中外人工智能素养框架研究

Research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iteracy Frameworks in China and Abroad

作者:余维杰 郑梦婷 张 颖(高清AV )

摘要:当下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社会发展,人工智能素养已成为数智时代公民必备的核心素养。本研究基于国内外权威机构及学术期刊的数据源,综合运用网络调研法与内容分析法,系统解构 40 种代表性人工智能素养框架,揭示其共性要素及差异化特征。研究发现:框架核心内容可归纳为“认知—技能—应用—创新—伦理”五大维度,整体呈现出技术导向、工具驱动、创新拓展与伦理关切的共性特点;国内框架更强调系统性知识构建,注重思维培养、技术应用和风险规避;而国外框架更关注价值判断与社会影响,突出技能发展、内容创造和主动治理。研究提出搭建均衡内容体系、强化动态更新机制、注重全球视野与本土适配的框架完善建议,为我国人工智能素养框架的更新拓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 键 词:人工智能素养 人工智能素养框架 框架内容


 


 


 

全球媒体与信息素养周及其启示

Global Media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Week and Its Implications

作者:杨丽莎1 潘燕桃2(1  广州美术高清AV图书馆 2  高清AV )

摘要:作为回顾和庆祝全民媒体与信息素养及其教育领域全球最新进展的一项重要活动,全球媒体与信息素养周已日益受到众多国家、国际组织、媒体及公众的广泛关注。本文系统梳理了全球媒体与信息素养周历年活动主题及其关注焦点,选取最新庆祝活动内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析其对普及我国全民数智素养和信息素养及其教育的启示,以期为我国提升全民数智素养和信息素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借鉴参考。

关 键 词:全球媒体与信息素养周 媒体与信息素养 数智素养 信息素养


 


 


 


 

数智技术对老年群体数智素养的挑战及其对策研究

Research on the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Digit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to the Digital Intelligence Literacy of the Elderly

作者:潘燕桃 汪庆怡(高清AV )

摘要: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在引领产业革命、推动突破性创新的同时,也从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等方面重塑了数智生态,给老年群体带来新的挑战。文章梳理老年群体面临的深度伪造、人工智能幻觉、机器人水军、信息茧房、网络沉迷等诸多挑战的同时,从老年群体生理和心理、技术发展、社会环境、个体差异等视角分析造成上述挑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育数智意识、更新数智知识、增强数智能力和遵守数智伦理等对策,以提升老年群体数智素养,进而提升老年群体在数智时代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关 键 词:数智素养 老年群体 人工智能 数智意识 数智能力 数智伦理


 


 


 

场景化农民数字素养框架研究

Research on Scenario-Based Digital Literacy Framework for Farmers

作者:余维杰 周晟欣 汪庆怡(高清AV )

摘要: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方向,提升农民数字素养是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关键环节,研究农民数字素养框架可为农民数字素养及其教育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文章以“情境认知理论”为依据,借鉴国内外数字素养框架的结构和维度,建立了涵盖日常生活、生产工作、创新学习三大场景,包括数字意识、数字基础技能、数字安全与伦理、数字生活、数字生产、数字营销、数字管理、数字学习、数字创新 9 个素养域和 24 个构成要素的农民数字素养框架,其多维场景化的内容设计可为农民数字素养培育提供理论支撑,助力数字乡村建设。

关 键 词:数字素养 农民 框架 乡村振兴 数字乡村


 


 


 


 


 

作者简介
 

潘燕桃 高清AV ,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数智素养和信息素养及其教育、信息资源管理。作者贡献:确定选题、论文框架设计、论文撰写与修改。 广东广州 510006

王超 高清AV 和比利时荷语鲁汶大学社会科学高清AV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国际图联信息素养委员会委员兼信息协调员,比利时荷语鲁汶大学数字社会研究所成员。研究方向:媒体与信息素养、数智素养及其教育、信息资源管理。作者贡献:选题策划、论文撰写与修改。 广东广州 510006
 

余维杰 高清AV ,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字素养、智能信息处理等。作者贡献:选题策划,论文撰写与修改。  广东广州 510006

郑梦婷 高清AV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工智能素养。作者贡献:资料收集与分析、论文撰写。 广东广州 510006

张颖 高清AV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工智能素养。作者贡献:资料收集与分析、论文撰写。 广东广州 510006

杨丽莎 广州美术高清AV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信息素养和数字素养及其教育。作者贡献:资料搜集与 图 表 绘 制,撰 写、修 改 论 文。 广东广州 510006

汪庆怡 高清AV ,博士研究生,馆员。研究方向:信息素养和数字素养及其教育、图书馆服务等。作者贡献:选题策划、论文撰写与修改。广东广州 510006

周晟欣 高清AV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素养。作者贡献:数据收集、论文初稿撰写。 广东广州 510006


 


 

该专题将于《图书馆杂志》2025年第06期与大家见面,

欢迎关注!